SYP-15332H 全自动热熔胶软化点测定仪(2 孔)基于 GB/T15332《热熔胶粘剂软化点测定(环球法)》设计,采用激光自动检测与智能温控技术,可同时测定 2 个试样的软化点。以下是详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:
一、操作流程
(一)试样制备
熔融样品:根据样品类型,将热熔胶置于 150℃左右烘箱中熔融至流动状态(颗粒状样品需确保无结块,块状样品需破碎至粒径≤5mm)。
注模定型:将熔融样品注入预热的黄铜试样环(内径 15.88mm、高 6.35mm),冷却固化后用刮刀水平刮平表面,确保试样无气泡、裂纹及表面凸起。
试样检查:用游标卡尺检测试样尺寸,确保厚度偏差≤0.1mm,表面粗糙度 Ra≤0.8μm,避免因试样缺陷影响检测精度。
(二)仪器准备与装样
介质选择:根据预估软化点选择传热介质,80℃以下用蒸馏水,80℃以上用甘油(或硅油),注入直径 110mm、高度 130mm 的烧杯中,液面需高于试样环顶部 10mm。
设备连接:接通 220V/50Hz 电源,检查 RS-485 通讯接口(若需数据传输)及散热孔是否通畅,开机后通过触摸屏调节显示屏对比度至清晰状态。
装样定位:将 2 个试样环水平固定在试验平台的支架上,确保激光对射光路无遮挡;将烧杯置于加热装置中,放入磁力搅拌子,启动升降系统使试样环浸入介质,激光光柱需贴近下挡板上侧面。
(三)参数设置与试验启动
参数配置:在触摸屏主菜单选择 “参量设置",输入温度修正值(默认 0.0℃)、误差限定(建议 ±0.5℃);选择 “试验设置",输入试样编号、试验日期,指定 2 路检测通道(对应 2 个试样孔)。
搅拌与升温:点击 “搅拌" 键启动磁力搅拌,调节转速至介质形成稳定涡流(避免试样晃动);点击 “加热" 键,仪器将以(5.0±0.5)℃/min 速率升温,升温 3 分钟后自动进入稳定控温阶段。
钢球放置:当介质温度达到预估软化点以下 10℃时,将标准钢球(9.53g)置于每个试样表面中心,确保钢球与试样无偏移。
(四)试验监测与数据处理
终点检测:仪器通过激光对射自动监测试样变形,当试样在钢球重力作用下下降接触下挡板时,立即记录温度(精度 0.1℃),2 个试样的温度平均值即为最终软化点结果。
数据存储与导出:试验结束后,数据自动存储至仪器内存(可存 200 组),可通过触摸屏调取查看,或插入 U 盘导出为.csv 格式文件;若选配微型打印机,可直接打印试验报告(含试样信息、升温曲线、软化点数值)。
(五)试验后清理
设备冷却:关闭加热与搅拌功能,待介质温度降至室温后,取出烧杯并倾倒介质(甘油需回收至专用容器),用软布擦拭加热腔残留介质。
部件清洁:试样环、钢球及支架用无水乙醇清洗,去除残留热熔胶,干燥后放入专用包装盒;激光检测窗口需用镜头纸擦拭,避免污渍影响检测灵敏度。
二、注意事项
(一)安全操作规范
防护措施:操作时需佩戴护目镜、耐高温手套,避免介质飞溅烫伤;甘油加热时会产生微量蒸汽,需在通风橱内进行,防止吸入刺激性气体。
电气安全:严禁在无介质状态下启动加热功能,以免加热管干烧损坏;定期检查电源线绝缘层,若出现破损需立即更换,避免短路事故。
应急处理:若仪器出现过热报警(机身温度>60℃),需立即断电并检查散热风扇;若介质溢出,需关闭电源待冷却后清理,避免电气部件受潮。
(二)精度控制要点
仪器校准:每 3 个月用标准物质(如已知软化点的石蜡)校准,若实测值与标准值偏差>0.5℃,需通过触摸屏修正温度参数;激光检测系统需每月检查光路对准度,若出现误判需重新校准。
环境要求:仪器需放置在 15℃~35℃、相对湿度≤85% 的无振动环境中,远离阳光直射及空调出风口,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升温线性。
试样一致性:同一批次试验需使用相同规格的试样环,2 个试样的制备工艺(熔融温度、冷却时间)需一致,避免因试样差异导致数据偏差。
(三)维护与保养
日常维护:每周用柔软布擦拭机身,避免使用酒精、丙酮等化学溶剂;每月检查丝杠升降系统的润滑情况,添加专用润滑油(如凡士林),确保升降平稳。
部件更换:加热管功率下降(升温速率<4.5℃/min)时需及时更换;磁力搅拌子若出现磨损或磁性减弱,需更换同规格搅拌子(建议直径 8mm)。
长期存放:若长期停用(>1 个月),需切断电源,拆除试样环与烧杯,在仪器内放置干燥剂,定期开机通电(每月 1 次,每次 30 分钟)防潮。